既然說起用原住民語命名的美國城市,那我們這一集就來聊聊芝加哥吧!芝加哥的字源來自當地阿爾岡昆語族(Algonquian)中邁阿密-伊利諾語的shikaakwa。shikaakwa是一種蔥屬植物,生物學的學名為Allium tricoccum,品種上接近歐洲的熊蔥(又叫野韭蔥或熊蒜),算是熊蔥的北美親戚。
But,糾斗媽得,這個shikaakwa和Chicago聽起來不太一樣耶!這是因為第一個用文字記錄的,是法國探險家拉薩勒(Rene-Robert Cavelier, Sieur de La Salle),他在1679年左右來到這一帶,見到遍地長滿野蔥,問了原住民後,就用滿滿的法國口音寫下了「Checagou」。大約十年後,他的部屬喬特爾(Henri Joutel)也在日記中提到這件事,不過他的拼法是「Chicagou」。就像大灣、大員最後變成台灣一樣,Checagou也慢慢變成了Chicago,並且塵埃落定下來。
拉薩勒並不是第一個來到此地的法國人,由於這個地方佔據密西西比河流域與五大湖之間的水道樞紐,早在1671年時,毛皮獵人佩羅特(Nicolas Perrot)就曾到此探勘;2年後,喬利葉(Louis Jolliet)與馬凱特(Jacques Marquette)帶著大批探險隊沿著密西西比河經過這裡。而拉薩勒更是在附近建立堡壘,收容大批逃亡而來的邁阿密族人(Miami),因為當時邁阿密族正與東方的易洛魁聯盟(Iroquois)交戰。就像邁阿密等阿爾岡昆人有法國撐腰一樣,易洛魁人也有英國支持,因此原住民戰爭的背後,其實就是列強勢力爭霸的影子。
雖然各部族1701年時在蒙特婁簽訂了和平協議,但接下來的數十年間,衝突反而愈演愈烈,主要原因還是英法兩國在歐洲的舊仇新恨,加上殖民地的貿易糾葛,連帶攪亂了與之結盟的原住民部落版圖。其中以奧吉布瓦族(Ojibwe)與梅斯克瓦基族(Meskwaki)帶給新法蘭西的麻煩較大,後者為了抵抗法國人的侵略,更是與新法蘭西打了兩次福克斯戰爭(Fox War)。
為什麼叫做福克斯(Fox)呢?是因為在1701年簽署蒙特婁和約時,梅斯克瓦基族畫了一隻可愛的狐狸,結果這個部族就被法國人稱為les Renards,翻譯成英文就是Foxes了。雖然戰爭的結果,梅斯克瓦基幾乎滅族,但也迫使法國人在1720年代放棄了芝加哥水路通道。而隨著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,戰敗的法國也在《巴黎和約》中,將新法蘭西在五大湖區的土地拱手讓給了英國人,這當中還包括今日依然在說法語的魁北克。
說了這麼久,芝加哥的城市雛型連根毛都還沒看見,直到1780年代,有個叫做讓巴蒂斯特(Jean Baptiste Point du Sable)的自由黑人在芝加哥河口建了一座農場,成為第一位在今日芝加哥城市範圍內定居的非原住民,雖然他本人可能無感,但後人卻將他視為芝加哥的創建者,今日城內許多公共設施,都冠上了他的名字。
1795年,俄亥俄戰爭(Ohio War)結束,新興的美國佔領了廣大的西北領地,並在芝加哥河口建了迪爾伯恩要塞(Fort Dearborn)。1829年,伊利諾州議會派出測量員湯普森(James Thompson)規劃運河,並於1833年8月12日在運河東端設立芝加哥鎮,4年後再升級為市。當芝加哥建鎮之時,人口不過350,然而芝加哥只用了不到1百年時間,就發展成人口破百萬的大都會,現在更是全美第三大城,如果城市也有頒發最佳進步獎,芝加哥應該當之無愧。
說來有趣,美國許多州都是以原住民語命名,但城市卻是少之又少,除了芝加哥和上一回介紹的西雅圖外,規模較大的就只有密爾瓦基(阿爾岡昆語millioke,美好的土地)、邁阿密(來自邁阿密族Mayaimi)、奧克拉荷馬(喬克托語的人okla+紅色humma)。而明尼亞波里斯則是個混血名字,由達科他語的「水」minne,加上希臘語的「城市」polis組合而成。之所以會這樣,大概是因為由拓荒者胼手胝足建立起來的城市,用自己的語言來命名,還是比較有成就感和親切感吧!
看到這裡,相信各位看倌都有發現,我都有很仔細地避開「印第安人」的用語,而以「原住民」來稱呼。這當然是出於「政治正確」的緣故。在這個時代,政治不正確是件很要命的事,哪怕大咖如JK羅琳,被指為政治不正確一樣要倒大楣。
再說,「印第安人」(Indian)這個字,本身就是個有點白爛的誤會,因為1492年來到新大陸的哥倫布,一心以為自己成功繞行地球一圈,抵達傳說中的印度,所以當他遇見原住民時,自然就把他們當成印度人了。因此之故,哥倫布痛失了為大陸掛名的資格,因為在認知的定義上,他並不算「發現」了新大陸,於是大陸的名字便落入了他的後生晚輩亞美利哥韋斯普奇(Amerigo Vespucci)之手。這便是為什麼不是「哥洲」而是「美洲」,不是「哥國」而是「美國」的緣故,雖然後來的確出現一個叫哥倫比亞的國家,但格局和美利堅合眾國實在差太多了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關於Klay
本名蔣育荏,MOOK資深採訪編輯,主跑美加、歐洲路線。由於MOOK主管對疊字稱呼有種奇妙偏好,因而在公司裡又常被稱為蔣蔣。或許是雙子座的緣故,喜歡出門遊玩,也喜歡宅在家裡;喜歡寫作,但也喜歡拖稿;喜歡講幹話,但其實很正經。目前為特約作者編輯、兼職導遊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