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了幾個月的美國十大城市,中間還和富樫吃了幾次飯,今天終於迎來完結篇了!不過這最後一個城市該選誰好呢?為了公平起見,這一集就來個大放送吧,我再選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名字來介紹。
曼菲斯
說起曼菲斯,腦袋可能會突然打結一下,因為遠古時代埃及古王國的首都叫做曼菲斯,而今日美國田納西州也有個大城叫做曼菲斯。事實上,美國曼菲斯的名字就是從埃及曼菲斯來的,因為美國曼菲斯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地理位置,就相當於埃及曼菲斯在尼羅河上的地理位置。
但是這樣隨便把人家的名字原封不動地搬過來用,不會侵犯到著作權嗎?美國人就是律師多,才沒有在怕的咧!除了田納西的曼菲斯外,美國還有其他8個也叫曼菲斯的城市!不僅如此,美國還有倫敦、巴黎、羅馬、維也納、雅典、斯巴達、柏林、哥本哈根、里斯本、莫斯科………而且大多不只一個。還沒完呢!在利伊諾州甚至連北京(Pekin)都有,密蘇里還有個人口百來人的小鎮,名叫Japan!反正美國本來就是民族大熔爐,這些名字很合理啊!
水牛城
光聽水牛城的名字,感覺應該是美國中西部的某個城市吧,不過水牛城可是在美東的紐約州喔!要從美國去尼加拉瀑布,多半都會經過這裡。如果說這是一個沒有水牛的地方,那幹嘛要叫水牛城呢?
其實水牛城的命名由來至今仍是個謎,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城市的名字來自市區南邊的水牛河(Buffalo River)。關於這條河的名字有幾種主流說法,流傳最廣的一派認為溪流名字原本其實是法文「Beau Fleuve」,翻譯起來就是「美麗的河」,結果耳背的英國人把本來美美的Beau Fleuve,聽成粗勇的Buffalo,結果就變成水牛河了。大家都比較喜歡這個版本,喜歡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很搞笑,而不是因為可信。事實上,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,很有可能只是後人腦補而已。
另一種同樣不可考的說法,是河裡有很多河狸,而被原住民稱為河狸河,然而在某次會議記錄中,英國翻譯員不小心把Beaver寫成了Buffalo,結果就變成水牛河了。總之,一個耳背,一個眼殘,就看誰有健保給付了。
亞特蘭大
光看英文的話,亞特蘭大時常會和紐澤西的大西洋城(Atlantic City)搞混,而這兩座城市的名字都和大西洋有關。亞特蘭大最初是為了鐵路而存在的城鎮,當1837年西方與大西洋鐵路修築到這裡時,為這一站取了個言簡意賅的名字:終點站(Terminus)。不過當車站周邊開始發展出市鎮,這個名字就顯得有點擺爛了。於是1842年時,人們有意以當時喬治亞州長的姓氏Lumpkin為城鎮改名,不過愛女心切的州長卻表示,希望用小女兒Martha A. Lumpkin的名字,為城鎮命名為Marthasville。到了1845年,喬治亞鐵路總工程師John Edgar Thomson建議,將城鎮再度改名為「亞特蘭提卡-帕西菲卡」(Atlantica-Pacifica),以象徵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連結。由於太過饒舌,於是又簡稱亞特蘭大。州長對這個提議舉雙手贊成,因為他小女兒中間名的那個A.,正好就是Atlanta,實在一舉兩得。
雖然這種命名方式有點公器私用的感覺,但在美國其實很常見,尤其是在西部拓荒時代。當時郵局在新墾地中擁有極重要的地位,因此郵局局長的權力很大,其中也包括為地方命名的權限。據說堪薩斯州曾有一位郵局局長在為地方命名時,把全家人的名字都拿來用,但新開發的地區實在太多,最後連附近鄰居剛出生的嬰兒名字都派上用場。
拉斯維加斯
拉斯維加斯的命名就比較正常了,遠在城鎮建立起來之前,這個名字便已經存在。1829年時,西班牙探險家Antonio Armijo嘗試建立一條前往洛杉磯的商隊通道,他於穿越沙漠的途中在這處綠洲停留汲水,其中一名探險隊成員便以西班牙語將這裡命名為Las Vegas,意思是「草地」。1905年城鎮建立後,這個名字便被保留了下來。當時沒有任何人可以想到,這塊荒漠中的小巧綠洲,後來竟會變成燈紅酒綠、五光十色的後現代城市,Armijo若是看到,應該會覺得是海市蜃樓吧。
波特蘭
就像波士頓、曼菲斯一樣,波特蘭的名字也是來自另一個同名城鎮,只不過過程有點一翻兩瞪眼(就是字面上的意思)。這個城市草創之初,土地產權分別為Francis Pettygrove和Asa Lovejoy兩位地主所有,Pettygrove來自緬因州的波特蘭,Lovejoy來自麻州的波士頓,而他們都想要用自己的家鄉為新市鎮命名。但限量是殘酷的,城鎮名字只能有一個,於是1845年時,他們展開一場世紀對決,方式是:呃…擲銅板…(怎麼感覺有點廢?)這種輸贏方式簡單明確,三戰兩勝的結果,Pettygrove的波特蘭勝出,而這枚一分錢硬幣,目前則被收藏在奧勒崗歷史博物館裡。
美國除了大城市外,各種光怪陸離的奇葩小鎮名簡直多如牛毛,我永遠忘不了在美國開車旅行時,在蒙大拿與Opportunity擦身而過、在明尼蘇達看著Hope在後照鏡中漸行漸遠那種錐心泣血的感受。再隨便舉幾個例吧:田納西有個小鎮在拓荒時,向政府要求開設一間郵局,然而因為人口太少,當局的回應是「太困難了」,結果小鎮的名字就成了「Difficult」;在密西西比還有個小鎮,當初在向鎮民徵求地名時,一直沒有取得共識,而鎮民們提出的意見,又多半以「為什麼不用……」開頭,最後這個小鎮就成了「Whynot」;新墨西哥州有個小鎮原本叫做Hot Springs,1950年時,NBC電台有個熱門的益智問答廣播節目「真相或結果」,主持人Ralph Edwards在某次節目上宣稱,為了慶祝節目10週年,將在第一個改名的城鎮錄製特別秀,於是Hot Springs隔天就改名為Truth or Consequences。Ralph也依照諾言,往後每年5月的第一個週末都會去這個小鎮錄節目,久而久之,竟也發展成有遊行和皇后選舉的慶典活動。
最後,當然沒忘了工商時間,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文章的話,請化喜歡為支持,化支持為購買。就像博物館的出口總是商店一樣,以下幾個頁面也可以買到相關書籍: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關於Klay
本名蔣育荏,MOOK資深採訪編輯,主跑美加、歐洲路線。由於MOOK主管對疊字稱呼有種奇妙偏好,因而在公司裡又常被稱為蔣蔣。或許是雙子座的緣故,喜歡出門遊玩,也喜歡宅在家裡;喜歡寫作,但也喜歡拖稿;喜歡講幹話,但其實很正經。目前為特約作者編輯、兼職導遊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