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美國 American
  • 美國的各大城市們

美國十大城市命名由來(八)紐奧良


上一回介紹芝加哥時,提到了法國人在前美利堅時代的活動,那麼今天就來聊聊全美國和法國淵源最深的城市吧。

紐奧良法國區的銅管樂隊巡街演奏
說起紐奧良,就想到銅管樂隊巡街演奏。最容易看到他們的地方是在假日夜晚的法國區,如果遇到他們,在聆聽音樂的同時,也別忘了往小費桶裡表達謝意喔!(圖/New Orleans Convention & Visitors Bureau提供)

不過在講紐奧良之前,可能得先從路易斯安那開始。今天若說起路易斯安那,多數人想到的一定就是美國南方那個不大不小的路易斯安那州,不過在1803年以前,法國人統治的路易斯安那可是包含了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,北起五大湖,南至墨西哥灣,面積足足將近今日美國的四分之一大。什麼!原來殖民時代的法國在北美洲這麼威!我怎麼都不知道?沒關係,你隨便問一個法國人,他們可能自己也不清楚。因為除了現在還在說法語的魁北克外,法國人有效控制的路易斯安那其實只有密西西比河的南北兩端而已。

紐奧良法國區的波旁大街
身為全美最法國的城市,紐奧良最熱鬧的觀光區域就叫做「法國區」(French Quarter)。這裡主要的觀光大街Bourbon Street即是以波旁王室為名,色彩繽紛的克里奧並排屋,有股難以言喻的優雅。(圖/New Orleans Convention & Visitors Bureau提供)

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上一回提到過的法國探險家拉薩勒(Rene-Robert Cavelier, Sieur de La Salle)?路易斯安那的名字也是他取的,涵義是為了榮(ㄔㄢˇ)耀(ㄇㄟˋ)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(沒錯,就是那個騷包)。雖然另一批探險家喬利葉(Louis Jolliet)與馬凱特(Jacques Marquette)早在1673年就曾順著密西西比河南下,但他們很快發現這條河到不了中國,走到一半就放棄了;而拉薩勒在1682年的航行則是貫徹始終地來到密西西比三角洲,並聲稱整條河的流域都是法王領土,將路易斯安那劃入新法蘭西的版圖。

紐奧良街頭招牌上的百合花飾
紐奧良法國血統的證明之一,就是處處可見代表法國王室的百合花飾(fleur-de-lis),而這個圖案在紐奧良的市旗上就以三倍券的形式出現。

為了誇大路易斯安那的戰略價值,拉薩勒在向海軍大臣的匯報中,還故意將河口位置畫偏,表現出可以和新西班牙抗衡的樣子。沒想到天意捉弄,拉薩勒返回美洲時竟然真的找不到河口,結果在今日的德州東南上岸,還沒回到密西西比河就被叛變的部下殺害了。雖然拉薩勒壯志未酬,但他說起來也是傳奇人物,今日北從魁北克、南到德州都有許多名為LaSalle的城鎮,就是以他命名的。

紐奧良的聖路易主教座堂
佇立在法國區傑克遜廣場(Jackson Square)旁的聖路易主教座堂(Saint Louis Cathedral),始建於1789年,現在已成了紐奧良最著名的地標之一。(圖/New Orleans Convention & Visitors Bureau提供)

至於紐奧良這座城市,則是建於1718年,名字是為了榮(ㄔㄢˇ)耀(ㄇㄟˋ)另一位當權人物,也就是國王路易十五的堂叔──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二世。若說奧爾良公爵與紐奧良之間有什麼實質上的關聯,那大概就是他任命了蘇格蘭經濟學家約翰羅(John Law)當法國的財政大臣。這裡可能要先說明一下背景,法國殖民者在1684年成立了一家密西西比公司,藉以開發並壟斷這塊新領地上的資源,而這家公司在1717年時被約翰羅買下。當時的法國經歷了路易十四的揮霍,王室早就債台高築,成為財政大臣的約翰羅於是用誇大的話術為密西西比公司大作廣告,吸引遠在大洋另一邊的投資人大量購買股票,再利用發行紙幣、兌換公債等一連串方式,企圖彌補王室的資金缺口。然而和美好的願景相比起來,現實往往是殘酷的,法屬路易斯安那雖然土地遼闊,但來自歐洲的移民非常稀少,新召募的移民又大多是奴隸、逃犯之類的流亡份子與投機客,以致一直未能有效開發。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被炒作得過高,加上約翰羅發行太多紙幣導致通貨膨脹,結果該公司的股價在1720年底一夕崩盤,這就是經濟史上有名的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」。

紐奧良近郊聖佛朗西斯科莊園外觀
紐奧良的標準觀光項目之一,就是參觀遍佈近郊的歷史莊園。從前的法國殖民者們在新大陸上繁衍後代,當中有不少靠著棉花與白糖生意致富,而他們的生活與文化也與後來的西班牙人、來自西非的黑奴及當地原住民交互融合,而與母國社會漸行漸遠,於是這群法二代、三代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名字,人們稱他們為克里奧人(Creole)。

雖然密西西比泡沫重創了法國經濟,為岌岌可危的波旁王朝壓上一大束稻草,但密西西比河口的紐奧良卻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,發展成北美大陸南方最重要的港口,並於1722年取代了比洛克西(Biloxi),正式成為路易斯安那的首府。這其中最關鍵的經濟作物就是棉花,君不見滾石樂團經典名曲《Brown Sugar》劈頭就這麼唱著:「黃金海岸奴隸船駛向棉花田,在紐奧良市場交易拍賣」…呃…好吧,其實還有另一項大宗商品,紐奧良除了是最大的棉花出口港外,同時也是北美最大的黑奴進口港。早從16世紀起,就有大批黑人從非洲被運送到新大陸販賣,而黑人們的悲慘處境即使是南北戰爭之後也未有改善,現在看似在法理上人人平等,但種族歧視的問題仍一直存在,不然BLM也不會鬧得這般沸沸揚揚。

紐奧良爵士樂隊表演
數百年來,看不見希望的非裔黑奴只能透過音樂得到救贖,他們用憂鬱的黑色靈魂吟唱出祖先的樂曲,後來又融合其他樂器與聖歌曲調,這便是藍調音樂的起源。到了19世紀末,藍調在紐奧良又發展出新形式,風格更激情,曲調更豐富,樂器更多元,樂隊規模也更龐大。當中一位吹小號的小伙子路易斯阿姆斯壯,將這種音樂從家鄉帶到五光十色的紐約,從此開啟「爵士樂」風靡全球的傳奇。
紐奧良法國區爵士樂手銅像
在NBA有支猶他爵士隊,說來納悶,猶他州那種連喝酒都一大堆毛的地方怎麼會有爵士樂?其實爵士隊當初就是從爵士樂之都紐奧良搬過去的啦!

回到殖民時代。其實法國人在紐奧良的時間並沒有很長,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,戰敗的法國在《巴黎條約》中被迫將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英國,然而英國很快就發現法國人在莊孝維,因為西班牙人跑出來攔胡啦!原來早在戰事吃緊的1762年,法國為了得到盟友西班牙更多援助,與西班牙私下簽訂了祕密的《楓丹白露條約》,事先就把路易斯安那送給了西班牙。可是這樣就很尷尬啊!於是最後三方協議,西班牙得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外加紐奧良,英國得到密西西比河以東不包括紐奧良,而英國另外從西班牙人那裡得到了佛羅里達。

紐奧良名菜什錦海鮮飯
今日加拿大東部的沿海諸省,在新法蘭西時代稱為阿卡迪亞(Acadie),英國人在18世紀初期陸續佔領了這個地方。七年戰爭時,身為法裔的阿卡迪亞人拒絕向英王效忠,而被流放到十三殖民地,其中有不少逃到同樣說法語的紐奧良一帶,並與已經mix過一輪的克里奧人相結合,發展出獨樹一幟的「卡津」文化(Cajun)。而紐奧良著名的什錦海鮮飯Jambalaya,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Cajun料理。(圖/Louisi
紐奧良名菜秋葵湯飯
秋葵湯飯(Gumbo)也是道地的Cajun料理,集西非秋葵湯、馬賽魚湯、德國香腸、西班牙海鮮飯與北美原住民食物於一體,以秋葵和奶油麵糊作為高湯增稠劑,再放入洋蔥、青椒、芹菜、海鮮同煮,最後倒進米飯。通常秋葵湯飯當作前菜食用,鮮、香、辣的口感,吃過後很容易就會上癮。(圖/New Orleans Convention & Visitors Bureau提供)

西班牙人在紐奧良的時間比法國人更短,而且不太順利,他們一方面感受到當地人的不配合,一方面又得面對來自東方神秘力量的虎視眈眈。其實也不是什麼神秘力量啦,是1776年剛從英國獨立的美國,正打算對著西邊流著奶與蜜的土地蠶食鯨吞。而在歐洲,萬惡的波旁王朝終於在大革命中應聲倒下,各國都已迫不及待捲起袖子要把法國海扁一頓,沒想到突然迸出來一個拿破崙波拿巴,反過來把歐洲各國海扁了一頓。在這樣的處境下,路易斯安那對西班牙來說就算不是燙手山芋,也是根雞肋。當時意氣風發的拿破崙有心收回所有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,於是便在1800年與西班牙簽訂《第三次聖伊德方索條約》,承諾讓西班牙王室成員繼承義大利的托斯卡尼,以此換回路易斯安那。

紐奧良風扇艇沼澤探險行程
搭乘風扇艇(airboat)探訪大沼澤,也是紐奧良的招牌行程,看到最多的野生動物就是短吻鱷。我們小時候學英文,教A的時候都會說apple,美國小孩課本教A時很多會說alligator,因為在美國南方,alligator就和apple一樣生活化啊!(圖/New Orleans Plantation Country提供)

這麼一來又換美國緊張了,密西西比河是美國重要的航運命脈,早就和西班牙談好紐奧良的港口存貨權,現在突然之間亂了套。傑佛遜總統索性派出使節,向拿破崙提出購買紐奧良的提議。剛開始拿破崙對這種莫名其妙的要求當然不屑一顧,但隨著歐洲戰事白熱化,與英國之間的決戰勢在必發,所謂「日費千金,然後十萬之師舉矣」,拿破崙開始感受到捉襟見肘的財務壓力,加上他在北美洲的探險並不順利,駐紮的兵力也少得可憐,這樣下去遲早會落入英國或美國手裡。現在路易斯安那對拿破崙來說就算不是燙手山芋,也是根雞肋。

紐奧良Café du Monde的貝涅餅
貝涅餅(beignet)也是紐奧良一帶的著名小吃,在法國區的傑克遜廣場旁有家以貝涅餅聞名的Café du Monde,因為在電影《五星主廚快餐車》中露臉,於是一炮而紅,成為到紐奧良來此一吃的排隊名店。

於是1803年時,拿破崙以每英畝三美分的價錢,向美國兜售整個路易斯安那。美國使節團簡直不敢相信,我只是想買間分店,你怎麼把整個集團都端出來賣了?雖然超出原本的預算十倍,但仔細算算,這種超激安的老闆跳樓價,絕對是路過錯過,機會難再。於是美國就像走進outlet的遊客,逛了一圈,最後扛著滿滿的戰利品出來。不過也多虧這次當機立斷,美國國土像吃了大補帖般瞬間爆增,朝向日後的霸權之路又邁進了一大步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關於Klay

本名蔣育荏,MOOK資深採訪編輯,主跑美加、歐洲路線。由於MOOK主管對疊字稱呼有種奇妙偏好,因而在公司裡又常被稱為蔣蔣。或許是雙子座的緣故,喜歡出門遊玩,也喜歡宅在家裡;喜歡寫作,但也喜歡拖稿;喜歡講幹話,但其實很正經。目前為特約作者編輯、兼職導遊領隊。

 

美國十大城市命名由來(七)芝加哥

美國十大城市命名由來(九)波士頓

 

相關文章